【不顧一切去愛的是愛,還是思考過後的選擇是愛?我在想我是因為真的愛他,還是因為在我想要結婚的時候遇到這個人?從前我總以為是旅行讓我們認識了世界,現在我才發現,渺小的我們反而是透過世界,透過旅行,來認是我們自己。--紀雅清】
我們總喜歡替自己的人生定下時間表,然後就這麼被這時間表上的日程推著走,時間到了該找工作了,時間到了差不多該結婚了,該生小孩了...這麼守時卻總忘了停下腳步好好問自己,想不想,適不適合。紀雅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穩定的工作,穩定且論及婚嫁的感情,套句電影裡她的好友Vivian的話,有個願意給自己承諾,不花心,又事業有成的另一半,這樣的人生的確是沒什麼好抱怨的。可為什麼當雅清跟Vivian談到自己的婚禮時,她的語氣卻平淡的讓人感受不到一個準新娘該有的興奮與期待?
愛情是主觀的,雙向的,是不需要有所掩飾的。ˊ
故事的開始是場試婚紗的戲,當雅清穿著自己喜歡了好久的婚紗站在未婚夫志遠的面前,他卻不滿意,想都沒想就否決了她的選擇,一句我們還是請設計師訂做吧,站在一旁微笑點頭的她,眼中卻難掩失落。
在他們的關係裡,他總習以為常的替她決定了許多事,而她,為了不讓他不開心,也慢慢的習慣了遷就。
「他是個工作狂,有點大男人,什麼事都喜歡做主。可那也不錯呀,很多事情都不用我操心。」可真的是這樣嗎?當一段感情需要靠隱藏自己的感受來維繫的話,這樣的關係還算不算是愛?
不是每個人都像紀雅清,能有機會離開都市的車水馬龍,遠離一成不變的關係,到了簡單純樸如潽洱這樣的地方,放慢腳步好好去感受心裡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如果一個人在一趟旅程中可以帶回來一件紀念品,那麼你帶回來的會是什麼?」因為同樣的姓名,紀雅清錯將原該寄給另一位紀雅清奶奶的信當作是給自己的信,她讀了信,那是一個遠在台灣的老爺爺對故鄉戀人的思念。也因為這同姓名的巧合,她遇見了帶著爺爺骨灰來雲南找紀奶奶的許念祖。因緣巧合,倆人就這麼一起踏上尋找另一個紀雅清的旅程。
「許念祖,我不管你之前經歷了什麼,在路上先把他們忘記,在路上先把他們都忘記,享受眼前的美景,這才是旅行。」
這樣放鬆隨興的紀雅清才是真正的紀雅清,一路上她帶領著許念祖遠眺山巒雲霧間變換的景色,換上當地人們的傳統服飾,隨著歌舞融入當地人生活,她用心去感受旅程,也要身邊剛將爺爺骨灰埋入土的許念祖放下一切,只去感受這趟旅程所帶給自己的每個感動。曾幾何時,那個在感情世界裡處處妥協的紀雅清,在和許念祖相處的幾天中,她找回了失去已久的自我。「如果有一個人,我在他面前什麼都不用想,什麼都不用顧慮,我就是我呢?」一段旅程給了雅清沉澱自己的機會,藉由念祖爺爺和紀奶奶的故事,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感情,和志遠這樣平淡穩定的關係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六十年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一輩子了,不知道是他們那個年代太單純,還是我們太複雜?那時候認定一個人就是一輩子,而現在,即使在一起了,還是會懷疑是不是真愛。」
最後他們找到紀奶奶,年歲已高的她在許念祖提到她的名字時,沒多大的反應,但卻在聽到念祖提到他爺爺的名字時,她抬起了頭。雖沒說自己是否是爺爺在找的雅清,但抬頭時奶奶眼裡的訝異卻說明了一切,等待了六十年,經過時間的洗禮也許思念早已不再強烈,但當奶奶看到爺爺要念祖轉交的對戒,早已習慣靜默不同人說話的奶奶,終是放聲哭了。這一幕沒有奶奶的畫面,我們只見到走遠的念祖與雅清停下腳步,伴著身後奶奶的哭聲,這整部電影情感最為強烈的一段,深深的衝擊著不再相信真愛的我們。
首映會時導演曾說看完他的故事或許能重新相信,在凡事都講求效率的現在,當人們面對來來去去的感情時,還是會有那麼一段,是怎麼也無法忘去的心動。
故事最後,志遠聽了Vivian的勸,排開所有工作飛到雲南給了雅清一個求婚驚喜,他慎重的拿出戒指,卻沒發現雅清的遲疑。
離開前,她藉口去洗手間只為了和念祖道別,他卻早一步離開了。他將當初她生日時為她畫的素描留給她,上面回答了雅清對爺爺和奶奶感情的疑問。
「他們沒有放棄,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分開過。」
愛情可以經過理性分析,然後在一起,也可以是一時的感覺,回到北京後的雅清對志遠做了念祖教她的測試,注視著志遠,她卻怎麼也感受不到那種會想將眼神躲開的心動。雖然生活回到常軌,起了變化的心卻再也回不去了。
「我們结婚的話,會是一件會讓大家都很開心的事情,所以我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自己。」這是旅程開始前的雅清,是會為了身邊的人妥協自身感受的人,然而經過這趟旅程之後,她成長了。她選擇忠於自己的感受,學會放棄。
婚禮取消了,計劃中的未來沒了,生活突然變得清閒了,也許可能會覺得寂寞,但心境確是前所未有的自在。雖然我們不知道一起去參加奶奶喪禮的雅清和念祖最終有沒有在一起,但那並不重要...
【如果一個人在一趟旅途中,可以帶回一件纪念品,那麼你會帶回來的是什麼?有人選擇當地的特產,有人用相機紀錄沿途美麗的風光,有人學到了獨立,也有人學會了珍惜,但不論是哪一種,在旅行開始的那一刻,這些成長與失去,就烙印在我們探索世界的步伐裡,成為了生命。--紀雅清】